與其他國家比較,香港近期的通脹率已不算誇張。以今年五月計,基本消費物價的通脹率也只是微升至1.7%。雖然市民表面上購物並無壓力,因衣食住行的開支並非增加很多,但有時總覺得一些顧客服務或產品質素變差了。

針對這種特別新情況,英國報章”The Guardian”將其命名為skimpflat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money/2022/jun/28/cancelled-flight-shoddy-clothing-disappointing-meal-blame-skimpflation-the-hidden-curse-of-2022

在市道暢旺的時候,大家對通脹的包容度往往更大,也不介意多付金錢以換取更高質素的服務。然而,在地緣政治、通脹危機與經濟衰退等多重打擊下,不同收入類別的市民,目前也傾向更為保守地消費。

另一邊廂,受到供應鏈短缺及貨運原材料減少的影響,不少企業也寧願「減產」而非「加價」。反正放上貨架的東西是變細件了,你不想要的話,自然有下一位顧客願意在通脹漲價前把其買走。

身在香港的各位,又有沒有新的skimpflation體驗?我暫時想到幾個例子:

1)近月如雨後春筍湧現的三餸飯店,本身也是一種skimpflation現象。市民表面上以便宜的價錢購買飯盒,而且菜式五花八門,但食材卻往往較為油膩,未必適合所有年齡或體質的人士。

2)不少的網購服務,本來可讓消費者自選送上門的時間。但後來卻演變成送貨工人「自選」上門時段(很可能是配合當天的行駛路線),萬一顧客剛好不在家的話,便麻煩客人稍後去貨運公司分店自取了。

3)銀行的地區分店越來越少,或每隔一兩年便搬遷,只餘下自動櫃員機及打簿機。假如顧客想向銀行專員諮詢事宜的話,打熱線電話便需等較長的時間。但如果透過銀行app用短訊留言,便會較快得到回覆。

大家還想到其他skimpflation的例子嗎?歡迎留言分享!

P.S.

(限時免費)新加坡股票吹水堂:

https://stockviva.com/chat_group/P7B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

我的Facebook Page「自由投資谷」:https://bit.ly/32ka7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