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俄烏戰事持續,再加上環球股市急瀉,令一眾投資者方寸大亂。即使資源及大宗商品類股份上漲,但對不少散戶來說,戶口受到虧蝕仍是難以避免的事。

今日剛好看到一個連登帖子,名為「2022年,算唔算係對所有香港人真實財政實力既一次大型壓力測試」(https://lihkg.com/thread/2923912/page/1)。雖然內文分享不多,但標題也不失為一個及時的提醒。買樓需要過壓力測試,但在生活各個範疇中,你的財政健康程度又是否達標?

房屋?股票?債券?Crypto?現金流?工作?… 你在哪一項的抗風險能力最高?而哪一項的財務危機反而最大?

當然,這是非常個人的問題。所以在本文中,我只會分享自己的少少情況。

首先在投資方面,我手頭上的active stocks及fix-income在近日是蒸發了部分市值,但由於我並無做任何借貸或槓桿,所以手頭倉位不需作大改動,基本上視為極長遠投資也是沒問題的。Crypto則屬高風險操作,我的持倉亦只作玩票性質,沒有把wallet內的虛擬貨幣金額計入總流動資產內。至於房地產,我與家人選擇在供完後再加按,而且加按金額目前仍是按封不動,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擔心資金鏈出問題的。今次我最大的反省,是倉位內的糧食用品股及能源個股太少。唯一的資源板塊產品,便是一堆固定收益股。相信擁有好些XLE及OXY,在長遠某些市況下一定幫到手的。

在主動收入方面,我和家人幸而沒有遇上特別難題。我本業是freelancer,但工作性質卻屬recession-proof。在這樣的市況下,反而有一種「小而美」的好處。由於營業並無燈油火蠟等成本,因此在疫情少出街下,生活開支反而減省了一些。當然,我會繼續設立儲蓄及捐款目標,既給個人一點生活方向,但又不會太勉強自己。Freelancers始終沒有固定收入,但只要一天有能力,便應繼續做好本份及回饋社會。

在逆市當下,我們不能要求自己在每個投資範疇、主動及被動收入方面都做到完美無瑕。不論是樓股債,既然有賺錢的可能,便同時有虧損的機會。我已在心目中訂立一個”make it or break it number”,每月計好「最低工資收入額」與「固定資產現金流」,確保足夠個人的基本生活開支,便提醒自己不要擔憂太多。與其每天登入股票戶口看身家變化,倒不如多做運動及學習其他新知識。

疫情由2020年開始,香港人捱至現時的第五波已非常不容易。即使在工作丶財政上遇到困難,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絕對不需感到自責或內疚。當事人只要衡量過各項財務上的「壓力測試」,做適當的修正或取捨便可以了。(例如家庭收入因疫情受重創的,便需考慮擱置買樓的計劃)

大家在2022年,又面對哪些財政範疇的壓力測試呢?歡迎留言分享意見。

P.S.

我的Facebook Page「自由投資谷」:https://bit.ly/32ka7pE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