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某外資銀行周不時會傳出裁員的新聞(尤其是IT部門),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但由於此銀行有名牌效應,而且exit opportunities也好,所以不少人仍是對其入職機會甘之若飴。

只不過,近期反而有其他銀行作出裁員的打算。隨著第一季度機構客戶類別有51%的淨收入下跌,花旗銀行(Citigroup)也有炒人的決定。

花旗銀行的解僱動作,已在倫敦分行開啟,而對象則主要針對營運部門(operations department)與市場部門(markets division)的員工。

雖然加息環境一般利好金融銀行業,但在今年扭曲的通脹環境下,本可享受息差優勢的銀行也不見得有傲人的首季業績。Goldman Sachs丶Citigroup與Morgan Stanley股價的年度至今表現,均下插17.75%至20.97%不等。表現稍好的Wells Fargo,ytd變化則為負11.61%。不過,Wells Fargo一直以零售銀行業務為主,與另外三家較多ibd業務的銀行不一樣。

然而,花旗銀行的業績也是欠佳。其來自固定收益產品交易的收入下跌1%,股票買賣的收入則下調4%。但最誇張的是,便是其股票資本市場部(ECM)的營業額暴插78%。因此ECM部門的銀行家,最有可能被裁走。

花旗銀行今季的投資者會議中,公司首席財務官Mark Mason 指出營運成本在首季已按年上漲10%,而其中三成的開支是來自公司科技發展。

由於公司有意簡化其管理架構,加強營運效率及調低結構成本基礎,所以炒人的動作,應不會做了一次便戛然而止。

只不過,「精簡架構」向來是銀行業的其中一項核心價值。在人工智能與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下,不要說金融業,就連其他我們眼中的專業工種,也有可能被逐步取代。

究竟它們是甚麼?在行業職位分類愈來愈狹窄的未來,我們又應如何自處?我會在五月份再撰文分享。

P.S.

我的Facebook Page「自由投資谷」:https://bit.ly/32ka7pE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