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疫情嚴重,很多行業都受到波及。對成年人來說,待在同一間公司(甚至行業)直至退休之齡,已是不太可能的事。而對尚未投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要找一份防衰退(recession-proof)且報酬合理的事業,則是未來最好的保障。

McKinsey & Company(麥肯錫公司)近月發表了一份”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19”的研究報告,探討不同行業生態環境的轉變:

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featured%20insights/future%20of%20organizations/the%20future%20of%20work%20after%20covid%2019/the-future-of-work-after-covid-19-executive-summary-vf.pdf?shouldIndex=false

為了探究疫症對勞工需求丶行業發展與職場技巧的影響,McKinsey主要分析以下八個國家經濟體的數據:中國丶日本丶印度丶法國丶德國丶英國丶西班牙及美國。

按文末第二幅圖顯示:較發達經濟體的員工有更高機率可遙距工作,但亦只有20-25%的職員可每週work from home三至五日。最鼓勵遙距工作的國家是英國,而最不鼓勵遙距工作的國家便是印度。調查的職位樣本,主要取至工程師丶心理學家丶醫生丶金融機構經理丶分析師丶統計學家丶理髮師丶農場員工和飛機貨物運送員等。

大家可能聽過”The Great Resignation”,但辭職後再轉行的人,自疫情後又有幾多?參考文末第三幅圖片,預計由目前至2030年需改變行業的人數,以下四個國家為最多:美國(28%);德國(21%);英國(14%);中國(13%)。

McKinsey亦指出:在發達經濟體中收入屬最低兩個五分位(the lowest two wage quintiles)的職員,其中60-75%的人有機會在近十年內轉行。而中等收入(middle-wage jobs)的人士,則需持續學習新技能以爭取升職加薪。常見的進修內容,則囊括高級認知能力丶科技應用丶社交技巧與情商等。

報告中比較特別的,便是量度各類型工作的”Physical Proximity”(身體接觸密度)。參照文末第四幅圖,醫護人員的得分最高,而戶外生產與維修員的得分則最底。即使是同一間機構(eg. 醫院),各部門的工作環境也可以大相徑庭。當值醫護人員當然沒可能work from home,但行政部門的同事卻較大機會遙距工作。至於化驗員及藥劑師,他們需親身上班以使用特定設備,但其身處的環境一般人煙不多,所以work from office也不見得會容易接觸病菌。

更多的詳細內容,大家可參考pdf連結。你們覺得這份未來工作報告有趣嗎?歡迎留言分享。

P.S.

我的Facebook Page「自由投資谷」:https://bit.ly/32ka7pE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