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loomberg出了一篇有趣的報導,名為”There’s still no Amazon for buying houses”。自疫情開始後,市民已愈來愈習慣網購。衣服丶電子器材丶傢俬甚至汽車等,我們也可在網上格價,選擇包羅萬有,但為何買樓卻不能在網站落單呢?

現時疫情下各城均有社交隔離的措施,所以網上看樓(地產經紀舖提供VR實景圖)變得更加普及。但去到講價丶付訂金及簽文件,大部分買家還是喜歡有地産經紀的親身陪同。

海外常有科創企業想構建大型的「網上買樓平台」,但結果多數不盡人意:網絡按揭商”Better”的首席執行官,早前在Zoom會議公開炒掉900名員工。”Zillow Group “將關閉其房屋翻新轉賣的業務,理由是公司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房價,再繼續此服務只會擴大企業的負債。至於在線房地産經紀公司”Compass”,其股價也自去年的上市高位下插逾六成。

為何大家對上網買樓如此抗拒?由於搬屋與買賣物業均牽涉複雜的程序,網絡地產商難以與多名承包商丶估價師丶地產經紀及中介人同時斡旋。買賣樓宇亦是一個耗時的過程,箇中如遇上問題,當事人亦傾向透過電話或會談向專家親自諮商。

反而,透過在線房地產經紀去提供一些房屋翻新丶按揭貸款丶家居保險之類的周邊服務,會更容易令客戶信服。例如一位名為Lisa English的美國單親女士,便透過”Afterpay”借貸數千美元,用作資助搬屋後的裝修支出。比起傳統銀行與按揭商,網絡地産經紀往往更願意提供多元化的貸款服務。

與其說網絡地産經紀會取代實體地產舖,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地產代理的「去中心化」。地產AA不妨多運用網絡的資源,去構建個人的”買賣portfolio”。成交個案愈多丶經驗愈豐富和用戶評分最高的地產經紀,將能在網上吸納更多的新客。只要累積足夠的人脈網絡,便不用過度依賴實體店的”Walk-in 客”。

買樓是「本地化」與「個人化」的服務。即使網站提供快捷準確的支付交易平台,相信不少人仍選擇親身去一趟地產代理舖。你會嘗試上網買樓嗎?歡迎留言分享。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