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or Diversification”大家可能聽得多,但”Sector-Neutral”又是什麼來的呢?大市近日風高浪急,不同板塊連環洗牌。今周一恆指暴瀉近千點,其後亞洲及美國股市亦下挫,令人覺得香港有「全球引跌」之嫌!可見即使做好資產配置,散戶在熊市還是照樣受到打擊。

但質素較強的行業或公司,在調整過後仍能重拾升軌。所以我們在投資組合中,應加建

intra-sector與intra-industry之間的強者。而非盲目為了資産分佈,已持有一些多年內沒起色的夕陽股份。

”Sector-Neutral”這個概念,是由外國博主Lawrence Hamtil提出。他在其網誌中(https://fortunefinancialadvisors.com/blog/how-to-craft-a-30-stock-sector-neutral-portfolio/),提及過往十四年來S&P 500各項板塊的表現排名。(大家請參考文末第1幅圖)

按圖中所示,2021年迄今表現最好的板塊,分別為Energy丶Financials丶Real Estate及Telecommunications等。但縱觀多年,即使憑個人眼光選了好股,其所在行業的浮沉絶對影響個股的表現。

以Financials為例,它是2007,2008及2011年最差的sector performer。但到了2016,2017及2019年,Financials又成為排頭六名的best sector performers。假如我在次按風暴時購入行業龍頭股”BAC”(Bank of America),基本上股價也要隔十年才重振聲威。但這是出於行業的問題,多於個股公司的弊病。

為免板塊過度分散而影響總體表現,Lawrence Hamtil決定將”MSCI USA”中的11個板塊,削减與合併至個人”Sector-Neutral”組合中的8個:

1.Consumer(30.77%);

2.Technology + Communications(23.08%);

3.Industrials(13.19%);

4.Healthcare(13.19%);

5.Financials(9.88%);

6.Energy(4.40%);

7.Real Estate + Utilities(3.30%);

8.Materials(2.20%)

當然,上述的百分比只作參考。但一些算是息微或無甚發展的行業(eg. Railroads丶Transportation等),大家真的不用為了「資產分配」而勉強加倉。

大家會定期re-balance倉位內的板塊産品嗎?歡迎留言分享。

P.S.

我的Facebook Page「自由投資谷」:https://bit.ly/32ka7pE

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https://bit.ly/3rS2K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