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陳健波今年辭任東亞銀行(HK.00023)獨董職位後,隨即加入一間名為「立橋」的保險集團任行政總裁。這間公司由「許氏兄弟」打骰,透過收購產險公司豐亞保險成立。有本地傳媒發現,「許氏兄弟」早於上世紀在港經營找換店業務至今,近百間分店之中,不少有提供「存款」服務,50萬港元年利率達6.5厘,有律師及業內人士認為事件涉非法集資。

《蘋果日報》收到市民「陳太」提供資料,指三年前因兌換人民幣認識「許氏兄弟」找換,繼而被推銷其年利率頗高之「存款」服務 ,而且每月派息,「佢話筆錢係用喺深圳南山起樓。」她之後「存入」50萬元,過去每月穩定派2800元,「我問過其他找換店,佢哋都冇相同服務。」她曾去過多間分店,發現每間起存額都有差異,但利率大致相同。

報道之後以兩次記者實測作據,其中在旺角店,職員羅小姐承認有「存款」產品,存期半年至三年,最少要投放50萬元,六個月年利率可達5.5厘,「之後連本帶利到返你賬戶」;如投資一年利率達6.5厘,更可每月派息,「一年有三萬幾利息,分12個月畀。」

羅小姐表明,該「定期存款」並沒有納入存款保障範圍,「但係我哋會畀番銀行證書你,依個計劃唔係做一個半個客,做咗好耐啦。」公司亦有兼營人民幣存款服務。她隨後展示申請表格作參考,但文件是寫上「公司債券」,記者隨即追問為何不是「定期存款」,報道指她「有意迴避問題」,「產品回報固定,並不浮動」。

羅小姐更指「自己屋企人都買咗」、「其實你唔使擔心啦,你有無了解過許氏?最緊要周街都有。」記者再三追問能否查看投資內容,她卻指「無㗎

,我哋係集資嚟做貸款,佢係保本嘅。」

第二次實測就去到金鐘分店,記者發現在宣傳單張上,就顯示債券分為「年年穩」、「季季金」及「月月盈」,最短年期為六個月,最長為五年,回報率由6%至8.3%,一年期起可選擇每個月、每三個月及每年派一次息,提早贖回的話需交支持本金的2.5%,極具彈性。

之後,職員吩咐記者聯絡一名姓萬的銷售員,他於一間辦公室銷售同類「公司債券」產品。萬先生說:「畢竟我哋做找換已經有20年,如果客人有資金周轉需要,資金就會用喺依批客人身上。」報道又形容萬先生向記者派「定心丸」,稱「我哋依家公司都發展緊,舖頭都開緊,拎唔返個機會好低;就算執咗,清盤都會有資產剩,都會畀返客,但可能要啲時間。」

他表示,每期都有10億至20億元資金流入,而最多試過有投資者一次過投資1億元,債券至今已運行5年以上,「但成個經濟大環境,息口都有調低,兩年前做到8厘幾㗎。」

其後,記者表示一開始聽聞是「定期存款」才考慮,萬先生解釋,性質同定期一樣,都是到期之後連息帶本可以取回,並出示其他客人「證書」。他續,指客人可經個人戶口支票將金額傳到公司,許氏兄弟就會傳利息到支票戶口。

至於債券更多資料,萬先生說:「依種屬私募性質嘅企業債,唔係好似街外咁有升有跌。」記者擔心日後難以追討,他解釋:「我哋得一隻債券,唔會搞錯。」而此券屬私募性質,不是公司發售的、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同基金,證監不會理會。

萬先生再給記者一份「許氏兄弟債券基金IX」小冊子,報道指出這個「許氏兄弟債券基金」,基本上沒有公開資料紀錄,負責銷售的萬先生亦沒有在證監會持牌。此外,這本小冊子沒提及投資範疇,但其中兩版列出「集團地產項目」,租金回報率高達8厘至21厘的興建中物業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4.6厘至42厘的物業組合,部份物業有「深圳兆邦基」字眼。

另外,萬先生銷售地方為「立橋金融集團辦公室」,旗下有資產管理公司。不過,他指許氏兄弟找換以及基金申請表格上「許氏兄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立橋金融沒有直接關係,僅屬姊妹公司。惟記者發現,這間公司既非金管局認可機構,亦未有在證監會註冊,公司亦未要求「陳太」申報資產,以證明屬「專業投資者」。

深圳兆邦基集團由許氏兄弟擁有,現持有本地上市公司兆邦基地產(HK.01660),許楚家統領地產發展及橫跨澳門及香港的金融業務,其兄長許楚德現打骰「許氏金融」,未知許氏兄弟這個「債券基金」是否為這些地產項目融資。據悉,萬先生銷售基金的立橋辦公室,同層正有兆邦基地產辦公室。

記者事後訪問大律師陸偉雄,他指出不論是「債券」還是「存款」,如果要發行金融產品,都需要從證監會發牌,「如果無牌就唔可以發行,如果公司清盤或者倒閉,大眾就血本無歸。」至於向客戶指資金用來「投資深圳南山起樓」,已屬集體投資計劃,如未領牌則干犯《證券及期貨條例》,「總知你集合資金進行買賣就要拎牌,物業係好典型例子。」

報道又熟悉監管規例人士指出,從表面證據上看,許氏找換店最少涉及兩項違規,一是未獲證監會發出牌照而經營受《證券及期貨條例》規管的業務,最高罰款500萬元及監禁七年;其次是有機會跌入《集體投資計劃》,未獲證監會核準則會涉「非法集資」,最高罰款100萬元及監禁七年。證監會發言人表示,不會就個別案件置評。

記者曾到立法會向陳健波就有關事件查詢,他以書面回覆指,其立橋人壽職位由許楚家邀請,惟許氏找換店與立橋人壽是兩個獨立營運機構,分別受兩套不同法規嚴格監管,如對該公司有任何疑問,應直接與該公司聯絡。

至於許氏兄弟找換店方面,報道指至截稿日仍未獲回覆。

據許氏兄弟找換集團網頁,該公司早於1998年成立,現時全港聯盟分店多達88間。許氏業務多樣化,除找換店外,尚有以許氏金融經營財務公司,曾經三度向聯交所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可惜無疾而終。

【綜合自蘋果日報報道】